第(1/3)页 罗重文的目光扫过全场,看到不少人,包括之前一些持中立态度的同志,都露出了深思和认同的表情。他知道,火候到了。 他稍微放缓了语速,但分量更重,话语中充满了对陈朝阳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: “朝阳同志这个人,我是了解的。 从他在华北独当一面,到朝鲜战场带着暂编装甲师打出威风,再到如今在学院搞教学。 他有时候说话是冲,是直接,可能不那么‘好听’。但是,” “他每一次的判断,都是基于大量调查研究,基于对敌我态势的深刻洞察。 他敢说真话,敢于提出不同意见,这正是我们军队需要的宝贵品质。 我们要保护的,就是这种敢于直面残酷现实的清醒。 我们要坚决防止和纠正的,是那种因为和平空气而滋生的麻痹思想,是那种‘右’的倾向!” 他最后站起身,一锤定音: “总参的意见很明确:朝阳同志的报告,核心观点是正确的,是及时的,是对全军的有力提醒。 各部队,必须以此为鉴,统一思想。 要明确告诉所有指挥员:谈判越是深入,战备越要加强。 谁敢因和谈松懈战备,导致部队受损,就是渎职,就是犯罪,严惩不贷。” 决议已下,尘埃落定。 会场内先前紧张对峙的气氛为之一松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聚起来的决心。 罗重文的这番表态,不仅干净利落地撇清了加在陈朝阳身上“极左”的污名,更以雷霆之势统一了高层思想,为他所赏识的这位年轻将星的未来之路,扫清了一道关键障碍。 七月的苏北,天地间像个巨大的蒸笼。 毒辣的日头毫无遮拦地炙烤着大片泛着白霜的盐碱地。 在桃源县境内新规划的一条主干渠工段上,焦躁的情绪正在数千民工中蔓延。 渠道的雏形已经挖开,但关键的“精平”阶段却卡了壳。 现场指挥、副县长冯大勇看着眼前几份相互矛盾的数据,头皮一阵发麻。 他手下几个年轻技术员,正为了一段不到五百米渠道的坡降吵得面红耳赤。 第(1/3)页